2005年8月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马德现象”须死而无缓
张天蔚

  作为“全国最大卖官案”的主角,前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被判死缓。依法判案,若马德罪不当死,就应该让他活着。但对以疯狂卖官为主要特征的“马德现象”,却必须深究根源、严加防范,使其从此根绝,死而无缓。
  马德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了极致,把其治下的绥化市,当成了自己的“采邑”。据说马德是因2000年在病床上感慨“人生短暂,祸福难料”而放下顾忌,放手卖官的。马德决心一下,绥化市的各级官位就果真成了他口袋里的商品,短短两年之内,就有数百万元的“进项”。至于那些向马德行贿买官的人为何肯出高价,所付价款又如何收回,当然更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秘密。
  尤为精彩又意味深长的是,有媒体报道称,马德被“双规”之后,第一个就把他曾经的搭档、前绥化市市长王慎义,“毫不吝惜地供了出去”。这也从旁印证了绥化官场一度盛传的马德与王慎义“明显地对立、不配合”的传言。而恰是在马、王对立中,绥化市却还是形成了“书记卖官,市长卖工程”的默契局面,形成了一个既争斗又勾结的分利集团。
  要根绝“马德现象”,使其死而无缓,就必须有完善而有效的监督机制。从马德当政时绥化官场的形势分析,一个分利集团内部虽有争斗,却更多默契,因此其内部监督几无可能;至于绥化百姓和当地舆论如何形成由下对上的外部监督,就更是让人没有信心。因此,就目前情况而言,由上对下的外部监督,依然是最可能甚至是惟一有效的监督形式。目前反腐斗争的一系列强力举措,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展开,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,也确实给群众以鼓舞。但是回顾马德落马的过程,却还是事出偶然,如果不是一桩行贿案牵出马德,他可能还在绥化经营自己的利益圈。由此观之,让“马德现象”死而无缓,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。